由國務院批準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85項)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共計140項)于今日正式公布。
《達仁堂牛黃清心丸制作技藝》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第九項傳統醫藥類。
熱烈慶祝
“達仁堂牛黃清心丸制作技藝”
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牛黃清心丸系達仁堂傳統品種,處方見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達仁堂樂家老鋪創始人樂顯揚之子樂鳳鳴整理的《樂氏世代祖傳丸散膏丹下料配方》卷一,風痰門之首。該方取自宋代太醫局所屬和劑局所編纂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1913年達仁堂創始人樂達仁先生刊印《達仁堂藥目》,書中將牛黃清心丸列為“十大王牌”之首。
達仁堂局方牛黃清心丸由牛黃、麝香、冰片、羚羊角、人參、當歸、山藥、白芍等二十九味名貴中藥組成,具有“清心火、祛濕熱、健脾腎、活血瘀、安神定志、養生延年”的功效。該藥是在張仲景薯蕷丸的基礎上,經宋代名醫加減化裁而成。傳至清代,經太醫院篩錄,作為宮廷秘方;沿用至今,倍受醫學大家的推崇,成為經久不衰的經典名方。
本方配伍精妙,溫涼協調,不寒不熱,清中有補,補中有清,無論虛實之人,體質強弱者,皆可服用,為治療風痰之首選藥,在中藥界有“科學涼茶”之稱。百年來,達仁堂始終秉持精心制藥的初心,無論條件如何艱苦,達仁堂在牛黃清心丸(局方)的加工研制上依舊選用最好的藥材,因為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療效。
由此可見,達仁堂牛黃清心丸制作工藝之所以能入選非遺,除了延續百年的制藥良方,還有精益求精的加工技藝,而這些恰恰是傳統中藥亟于拯救和保護的傳統技藝傳承核心所在。正是達仁堂百余年來,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才使得達仁堂牛黃清心丸這一制藥良方,登上非遺的榮耀殿堂。
達仁堂作為百年老字號一直以來致力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截止今日,達仁堂已擁有三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達仁堂清宮壽桃丸傳統制作技藝”、“安宮牛黃丸制作技藝”、“達仁堂牛黃清心丸制作技藝”。
達仁堂從宮廷御藥中走出,博采眾長,蜜丸質量和療效在國內外享有盛譽,許多西方人都指名要用天津達仁堂的丸藥。如今達仁堂的產品,遠銷歐美、日本及東南亞各國真正做到了馳名中外,飲譽四方。
中醫藥文化作為全世界人民的瑰寶,在日常生活中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我們將繼續以“達則兼善,仁者愛人”為核心理念,積極地繼承以及傳播中醫藥文化,力求讓非遺融入社會融入生活,在新時代發揮著新力量。